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16日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发射升空,实施第七次试飞。升空后不久,火箭第二级飞船与地面团队失去联系。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直播画面显示,发射后该火箭第一级助推器又一次实现发射塔回收,在降落时由发射塔上的机械臂“夹住”,在半空中“捕获”回收。但火箭第二级飞船随后与地面团队失去联系,飞船直播画面中断。(新华社)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16日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发射升空,这是“星舰”第七次试飞。此次任务重点包括“星舰”首次在太空进行卫星部署模拟演练,以及火箭助推器返回发射塔、以“捕获”方式回收等。(新华社)
1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地“满月”。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一个月以来,A股市场已有40余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就加强市值管理密集发声。(证券日报)
刚刚过去的2024年,国内水泥市场延续承压下行趋势,全年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达到20%,企业产能利用率大幅缩减。与此同时,企业出海速度加快,海外收入占比出现显著提升。
记者采访水泥企业及行业分析人士了解到,海外水泥市场需求近年来增幅明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成企业出海布局热土。
2025年国内水泥市场需求同比或触底回升,但行业弱势仍存。机遇与挑战并存环境下,海外发展依然将是水泥企业新年重要发力方向。(证券时报)
孚能科技日前复牌,广州工控新晋为控股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新实际控制人,公司由此迎来由广州工控多方位赋能的新周期。
这是地方国资“揽A”潮的又一例新鲜注脚。近来,地方国资入主上市公司热情空前,股权协议转让、表决权委托、重整和拍卖等多元路径并进。
经历了纾困并购、杠杆并购等模式之后,国资入主上市公司逐渐向并购战略新兴产业转轨。在此过程中,与单纯的证券化率提升指向不同,不少地方进化出“招商引资+财政转型+资产证券化”多位一体新范式。同时,收购意愿从被动到主动切换,为当地产业集聚、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做大做强,撑起新空间。部分受访者认为,地方国资入主潮下,各地竞争发展要素力开始区隔出“不同层次”。
热潮之下,整合管理、隐性债务、迁址掣肘等多重挑战也伴生出现。业内判断,国资入主新范式下,如何平衡多方利益,实现多元效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证券时报)
赴港上市的热潮仍在继续,港交所的门又要被“踏破”了:在1月15日这一天中,竟有5家公司集体向港交所递表,而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5年以来,已累计有21家公司递表港交所。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已递表的公司中,绝大部分背后都有着创投机构的身影。从这一现象不难发现,在当下,港股已成为不少创投机构的重要退出渠道。(证券时报)
作为践行《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的新尝试,私募基金并购上市公司有望成为破解行业难题的新样本。
日前,A股上市公司天迈科技的一纸公告轰动了创投圈,素有“黄金捕手”之称的国内头部私募股权创投机构启明创投,以4.52亿元交易对价成为天迈科技的控股股东。这也是中国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以来,私募基金介入产业资本的典型案例。在当前首次公开募股(IPO)趋严的背景下,业内认为,“私募+上市公司”的组合,有望开辟“募投管退”的新路径。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根据最新的政策导向,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加大产业整合支持力度,支持私募投资基金以促进产业整合为目的依法收购上市公司。启明创投此举有望为当下的创投机构破解退出难题“打样”,在行业低迷之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并购重组实现自身的项目退出,比被动等待上市公司收购手上的项目,更有可操作性。(证券时报)
在刚过去的2024年,政策端对市值管理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上市公司积极响应,通过分红、回购、增持、股权激励、并购重组、投资者关系管理等一系列“工具”,持续探索市值管理实践,市值管理践行度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市值管理方式呈现的新变化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并采访业内权威专家,为各市场参与方精准施策提供参考。(证券时报)
随着A股上市公司着手开展2024年度财报的审计工作,审计蛋糕划分大局已基本确定。一直以来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处于领先位置的普华永道,当前痛失A股中的大部分审计市场份额。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普华永道2023年度A股上市公司审计业务中,有高达75%的客户在2024年度选择改聘。从客户流失去向来看,“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其他3家为上市公司的主流选择,其中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安永”)为最大赢家。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审计市场也在重新洗牌,普华永道的市场份额同样被迅速瓜分,安永吃下更多份额,成为“公募审计一哥”。(证券时报)
窥一斑而知全豹。近日,有3家多元金融控股主体披露了旗下券商子公司2024年未经审计业绩,加上此前披露业绩快报的国元证券和业绩预告的东兴证券,已有合计5家券商业绩表现浮出水面。从业务细分来看,自营业务成为券商业绩能否高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24年A股市场波动加剧,但在2024年9月底政策发生积极转变之下快速反弹,2024年第四季度,A股市场活跃,成交额大幅增长,券商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受益明显,这对券商2024年全年营收和利润形成了支撑。(证券时报)
受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股市行情波动等因素影响,券商自营业务将目光转向权益市场的红利资产。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获悉,去年以来,多家券商自营增加了对红利资产的配置,并仍会考虑在组合中增加更多的红利资产。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账户也为担忧资产价格变动冲击业绩的券商带来更多帮助。不过,券商仍然担心资产价格波动导致整体财务报表恶化,对于增配红利资产整体仍然比较克制。
业内人士介绍,券商增配红利资产,一定程度上也受益于新金融会计准则运用等政策变化。新金融会计准则调整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方式后,券商的金融投资资产可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四个科目。其中,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主要包含高股息股票、永续债等资产,是俗称的权益OCI科目,持有的股票计入该科目后,公允价值波动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持有期间股利收入计入投资收益,运用该科目可以有效平抑短期的利润波动。(证券时报)
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也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于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证监会近日召开的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明确,要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进一步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畅通多元退出渠道。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方奕认为,过去一年,诸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举措卓有成效,政策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经营质量、股东回报等多个领域入手,全方面推动了上市公司质量的改善,今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工作重点或仍将围绕并购重组、市值管理、回购增持等工具箱展开,以更好地夯实市场稳健发展的基础。(证券时报)
新年伊始,国家150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的贵州遵义观音水库工程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机械轰鸣。无惧凛冽寒冬,全国各地抢抓冬修水利“黄金期”,不断刷新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条”。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2025年开年以来,多地宣布全年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以期助推经济“开门稳”。多项先行指标同样反映出2025年初的重大项目开工热。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地方政府债券年初即“开闸”,在资金端支持基建投资。地方化债的持续推进,还将推动释放更多政府资源支持基建。受访专家学者认为,专项债券管理制度等基建配套措施的完善,也将助推项目资金高效落地。多方积极因素助推下,一季度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大力度。(证券时报)
近期,证券时报发起“时报经济眼:2025年经济学家问卷调查”。本期问卷邀请受访经济学家预测2024年全年经济增速,展望2025年经济运行,建言新一年宏观经济政策。
截至1月14日,共收集到60份答卷。人员构成上,受访者有36人来自金融机构,5人来自政府部门,19人为高校、智库以及非金融企业相关人士。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经济学家普遍看好中国实现2024年全年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预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增速不低于4.8%。多数受访者认为,新的一年,我国价格水平偏低的状况将适当缓解,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可控,债市、汇市将保持震荡走势。受访者建议,新的一年,应完善居民增收减负政策,优化支持“两新”政策举措,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证券时报)
2024年,连锁零售企业主动求变,通过各种方式提升经营能力,寻求创新发展。会员店、折扣店等模式在2024年快速发展,反映出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旺盛,也体现出连锁零售企业日益突出“质价比”雷火竞技APP官网,。技术上,零售企业开始将AI视为未来增长的关键技术,积极运用AI技术以提升运营效率,助推业务增长。此外,2024年消费零售企业并购整合趋势显现。专家表示,消费人群和消费习惯发生变化,传统商业模式必须改革,业态的重塑和创新将成为零售业未来的机会。(中国证券报)
1月16日,A股市场放量震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上涨,光模块(CPO)、光通信等题材板块活跃,红利板块表现稳健。整个A股市场超3300只股票上涨,逾80只股票涨停,A股市场成交额为1.29万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外部风险扰动增加,但从中长期看,A股盈利情况主要取决于国内政策加力方向与政策力度,A股后市有望震荡上行。(中国证券报)
经过短暂调整之后,近期金价重回震荡偏强态势,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最高触及2735美元/盎司,伦敦黄金现货价格一度站上2700美元/盎司关口,为近一个多月来首次。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由收紧转为宽松的边际调整,对中短期金价形成先压制后利多的影响雷火竞技APP官网,。此外,在市场避险、资金配置和央行储备需求等因素支撑下,2025年金价有望延续偏强行情。(中国证券报)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正密切关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上周强劲的“非农”就业数据指向美联储将放缓降息节奏,而北京时间1月15日晚出炉的美国最新CPI数据又使得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联储官员则重申,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取决于经济数据表现。
在机构人士看来,美联储在1月的议息会议上大概率会按兵不动,后续的降息节奏仍未明晰,更多采取边走边看的模式。在当前预期下,难以判断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的顶部是否到来。强美元格局短期或持续,当前处在高位的美债收益率可能对权益资产表现形成压制。(中国证券报)
“年终奖刚发,本来打算去银行网点买定期存款,但利率实在太低。客户经理推荐了一款针对新客户的结构性存款,投资期限35天,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2.4%。现在货币基金收益率不到2%,1个月的大额存单利率才1%出头,所以临时决定用这笔钱购买结构性存款。”北京居民吴越告诉记者。
开年以来,记者注意到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一些银行正将营销重点转向结构性存款。根据挂钩标的表现,不同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不尽相同,部分产品的最高年化收益率超过5%。(中国证券报)